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
溶解度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8
更新时间:2021-03-22
纠错
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是在饱和氨盐水中 (NH 3 NaCl 都达到饱和的溶液 ) 通入 CO 2

(查阅资料) (1) 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2) NaHCO 3 NH 4 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思考交流) (1)30 ℃时, NH 4 Cl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 NaHCO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_______ ( 填字母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2) 反应 Ⅰ中生成物 NaHCO 3 NH 4 Cl 的质量比为 _______ ( 不需化简 )。

(3) 氨盐水吸收 CO 2 后生成 NaHCO 3 NH 4 Cl ,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 NaHCO 3 ,原因是 ________

(实验探究)某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 (NH 4 HCO 3 ) 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和 NH 4 Cl。

(1) 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 MgCl 2 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 MgCl 2 ,可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写出加入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2)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3) 沉淀 1 表面常附有 NH 4 + Cl - 等杂质,洗涤时最好选用下列 ______ 饱和溶液 ( 填字母 )。

A.NaCl          B.NH 4 Cl        C. NH 4 HCO 3 D.NaHCO 3

(4) 步骤 X 包括的操作有 ________ 、冷却结晶和过滤。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 ( 含少量杂质 NaCl) 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生成 CO 2 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已知常温常压下 CO 2 的密度是 1.977g/L)

(1) 如果样品质量为 5.3g ,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 _________ ( 填字母 )。

A.500mL     B.1000 mL   C.1500 mL    D.2000mL

(2)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有 CO 2 残留,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 _________ ( 填字母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3) 如果 5.3g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 ,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中溶液蒸干,则所得固体质量为 __________ ( 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知识点:溶解度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A 84:53.5 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多,且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 NaOH+HCl=NaCl+H 2 O 引流 D 蒸发浓缩 ( 或蒸发 ) C C 5.7 g( 5.6 g)

【解析】

Ⅱ. (2) 【思考交流】 (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3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NH 4 Cl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 NaHCO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 (2)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乘积的比 反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生成物 NaHCO 3 NH 4 Cl 的质量比为 84:53.5;(3) 氨盐水吸收 CO 2 后生成 NaHCO 3 NH 4 Cl ,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 NaHCO 3 ,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多,且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 【实验探究】 (1) 在除掉氯化镁时 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时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 2 O ;(2)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 沉淀 1 表面常附有 NH 4 + Cl - 等杂质,洗涤时 为了不使碳酸氢钠溶解 最好选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进行洗涤 (4) 步骤 X 包括的操作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拓展延伸】 (1) 如果样品质量为 5.3g ,则由化学方程式 Na 2 CO 3 + 2HCl ==  2NaCl + H 2 O + CO 2 ↑,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2.2g,约1100mL,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 1500 mL; (2)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残留 CO 2 的体积 与瓶内原有空气的体积相同 不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准确 不影响碳酸钠质量分数 (3)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二氧化碳 如果 5.3g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质量不变 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中溶液蒸干,所得固体质量为 5.3g × 42% ÷ 23 ÷ 58.5 × 100%) 5.7 g(或5.6 g)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定义
概念: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知识扩展
a)概念: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
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
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b)溶解过程放热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溶解过程吸热的物质:硝酸铵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特性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a.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于水。
b.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摄,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
c.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NaCl溶解于水。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知识拓展
常见冷冻混合物: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作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 0℃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
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冷冰混合物的组成 最低温度
41gNH4NO3和100g冰 -17
19NH4Cl和100g冰 -16
23gNaCl和100g冰 -21
22gMgCl2和100g冰 -34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溶解时通常伴有吸热、放热现象。
2、知道食盐、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等物质溶解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3、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知道
课时要求:90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溶解度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iuliu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