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以辩论大赛为背景创设情景,对施肥的知识进行考查,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它们会随雨水流入河中造成对水的污染,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应选(B)
4.出谋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例4.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城市出现数年来少有的干旱,部分土地甚至因严重缺水而没有耕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相当紧张,针对这个事实,你有什么建议?(从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说明)
解析:试题注重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学,着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献计献策的意识。通过本题主要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开发水源: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开发地下水;节约用水:生活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防止自来水的人为流失,不用自来水洗车等;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不用含磷洗衣粉,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的处理等。
5.自己做主的试题编制
例5.请根据下图,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解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编试题进行解答,体现了命题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本题是一道信息型、开放性的化学计算考题。图示告诉我们的信息为“给定溶质和溶剂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而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需自己设定,并计算。解题时可任意确定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此题要求学生不仅只会做题而且要学会编制试题,该类考题答案有多种,但只要符合题中信息要求即可,如:
(1)由mgNH4HCO3晶体配制5%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配制mg5%的NH4HCO3溶液,需NH4HCO3和水各多少克?
(3)用mg水配制5%的NH4HCO3溶液,需加入NH4HCO3晶体多少克?
答案:配制5%的NH4HCO3溶液200g,需NH4HCO3和水各多少克?
解:需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00g×5%=10g;需水的质量为:200g-10g=190g
答:配制5%的NH4HCO3溶液200g,需10gNH4HCO3和190g水。
6.自拟标准的试题解答
例6.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碳、铝、红磷等六种物质分为两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学生自拟标准进行解答,体现了命题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考题,可按照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可供参考的答案为:
第一组:H2PAl分类依据是三者均为单质;第二组:COCO2、MgO(或第一组:PAlMgO分类依据是常温下三者均为固态物质;第二组:COCO2H2依据是常温下三者为气态物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7.贯穿始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7.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我国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是在距今3000年以前的夏商时代,以后的三四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直到十九世纪人类才能冶炼出金属铝,回顾金属冶炼的发展史,能给你哪些启发?谈谈你的感受。(从
化学知识、情感两方面谈)
解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化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阅读短文不难发现金属的使用和冶炼顺序为:铜→铁→铝,为此我们很容易考虑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化学知识方面我们得到的结论有:金属的冶炼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难冶炼,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冶炼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从情感方面分析: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在距今3000年以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是人类的勤劳智慧征服自然界的结果。(也可以从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谈、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等角度谈,只要合理即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试题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命题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