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 A 、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 的溶解度比 B 大
B . 时把 50gA 放入 100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C .将 A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将 时 A 、 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人小关系是
D
【分析】由图可知, A 、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详解】 A .由图可知, 50℃ 时, A 的溶解度比 B 大, 20℃ 时, B 的溶解度比 A 大,则未注明温度,无法比较 A 和 B 的溶解度,故 A 错误;
B .由图可知, 50℃ 时, A 的溶解度是 50g ,则将 50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25g+50g=75g ,则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2∶3 ,故 B 错误;
C .由图可知,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将 A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 C 错误;
D . 50℃ 时 A 、 B 、 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是 A > B > C ,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 B > C ,温度降温到 20℃ 时, A 、 B 仍为饱和溶液,且 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都大于 C 物质 50℃ 时的溶解度,所以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 A > C ,故 D 正确;
故选 D 。
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a)原理:H2 + CuOCu + H2O。
b)装置:
c)现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试管口有液滴出现。
d)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防止水分流入试管底部。
②先通氢气,排净小试管内的空气后再加热。
③黑色氧化铜全部转变为红色铜后,先移开酒精灯,继续
通氢气,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方可移去导气管,停止通气。
原理 | H2+CuO![]() |
装置 | ![]() |
步骤 | ①先通氢气(直到盛氧化铜的试管内充满纯净的氢气) ②后点燃洒精灯加热 ③先熄灭洒精灯停止加热(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后) ④后停止通氢气(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 简单记忆为“氢气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
现象 | ①黑色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 ②试管口处有小水珠 |
注意事项 | ①通氢气的导管必须伸入试管底部,保证与氧化铜充分反应 ②必须先通氢气后加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必须等试竹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否则铜可能会重新被氧化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