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加碘可有效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 KIO 3 。 NaCl 和 KIO 3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IO 3 | 4.6 | 8.1 | 12.6 | 18.3 | 24.8 | 32.3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温度对 KIO 3 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
B .在 30 ℃ 时, 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KIO 3 饱和溶液
C .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 10 ℃ ~ 100 ℃ 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D .将等质量 40 ℃ 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 , NaCl 析出晶体质量更大
D
【详解】 A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对碘酸钾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不符合题意;
B 、由表中数据可知, 20℃ 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 40℃ 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故 30℃ 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碘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 10 ℃ ~ 100 ℃ 范围内,同一温度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碘酸钾,故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 10 ℃ ~ 100 ℃ 范围内不出现交点,不符合题意;
D 、将等质量 40 ℃ 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 ,降温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但是碘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故碘酸钾析出的晶体多,符合题意。
故选 D 。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a)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b)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2)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判断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
做溶质,液体作为溶剂。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做溶剂,量少的看
做溶质。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
溶剂后,溶液的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c)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
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