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击新冠,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84消毒液”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杀工作,消毒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微粒在__;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2)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建设过程中用到挖掘机,挖掘机常用柴油作燃料,柴油燃烧时将_____能转化为热能,挖掘机铲斗是用合金制成的,主要利用了合金的_____物理性质;用HDPE防渗膜为医院地下基础穿上“防护服”,HDPE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其属于___材料。
(1). 不断的运动 (2). 3 (3). +1 (4). 化学 (5). 硬度大 (6). 合成
【解析】(1)可以个很远就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从次氯酸钠的化学式NaClO可知,次氯酸钠是由Na、Cl、O3种元素组成;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1)+x+(-2)=0,x=+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燃烧是将柴油的化学能转化成为热能;合金对比纯金属有硬度大、熔点低的优点,铲斗主要用于铲土,因此利用的是合金硬度大的物理性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不断的运动;3;+1;化学;硬度大;合成。
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
通过对分子特点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微观世界里分子构成物质的特点。
实验装置 |
| ||
实验步骤 |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
在盛有约4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 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 观察现象 |
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 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 氨水,观察现象 |
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 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 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 浓 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C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烧杯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 |
实验解释 | 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氛分子,氨分了进人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而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 |
实验原理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且分子总是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将水和酒精充满容量瓶,混合均匀后,若液面发生下降,则可验证分子间存在间隙。 | ||
实验用品 | 100ml 容量瓶 1 只、 100ml 烧杯 2 只、餐纸、保鲜膜、棉线一根、无水酒精、 纯净水、品红溶液。 | ||
实验装置 | ![]() |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
实验方案一 | (1)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2)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塞上容量瓶塞,有液体溢出,用餐纸擦干。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 合,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
液面下降 1.5cm 左右,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 优点: (1)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 30ml 左右的酒精 (2) 滴入品红溶液的水呈红色,可明显观察到在容量瓶倒置前,容量瓶中液体分 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而倒置后溶液呈均匀红色。 (3) 倒置前容量瓶充满液体,排除了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上导致的误差。 (4) 实验现象明显,混合后液面下降 1.5cm 左右 (5)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用品少 缺点:将充满的容量瓶塞上容量瓶塞会有液体溢出,这个操作不规范。 |
实验方案二 | (1) 打开容量瓶,用小烧杯移取 70ml 已滴加了品红溶液的水于容量瓶中。 (2) 用小烧杯移取酒精于容量瓶中直至容量瓶满。 (3) 用保鲜膜迅速包裹容量瓶,然后将保鲜膜用细线捆紧。用手掌压住容量瓶口, 倒置容量瓶几次,使液体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下降情况。 |
液面下降 1cm 左右,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容量瓶外壁, 并无液体溢出。 | 优点: (1) 酒精用量少,该实验只需耗费 30ml 左右的酒精 (2) 滴入品红溶液的水呈红色,可明显观察到在容量瓶倒置前,容量瓶中液体分 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而倒置后溶液呈均匀红色。 (3) 倒置前容量瓶充满液体,排除了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上导致的误差。 (4) 实验现象明显,混合后液面下降 1cm 左右 (5)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用品少 (6) 方案二很好的解决了方案一的缺陷,且实验效果好。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