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应对装置先 ,选用 A 装置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装置 E 的方法收集氧气,则判断氧气 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不能选择 C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
而使得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或改进措施是 。(请 填写序号)
①改用能控制滴液速度的仪器; ②用小体积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反应物浓度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若选用 C 作为氢
气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_ _。当 G 装置中盛满水,氢气从
(填“a”或“b”)端导入,另外一端再加配 (填一种仪器名称)就 可以达到收集并测量氢气体积的目的。
(5) 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同时还生成了一 种在溶液中呈浅绿色的硫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 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实 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择 (填字母)作为收集装置,并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还要 有尾气处理装置。
(1)长颈漏斗;集气瓶
MnO2
(2)检查气密性;2KClO3==△==2KCl+3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
燃,则已满
MnO2
(3)D;2H2O2====2H2O+O2↑;MnO2 是粉末状固体易从隔板漏下;催化作用;①④
(4)Zn+H2SO4====ZnSO4+H2↑;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量筒
(5)FeS+H2SO4====H2S↑+FeSO4;E or G
过氧化氢制氧气 | 高锰酸钾制氧气 | |
药品和反应原理 | 2H2O2![]() |
2KMnO4![]() |
发生装置 | 固液常温型![]() |
固体加热型![]() |
收集装置 |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
整体装置图 | ![]() |
![]() |
操作步骤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③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跑出来) ④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要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试管 ⑤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⑥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7个字。可用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
注意事项 | ①伸入试管或锥形瓶中的导管应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刚伸人集气瓶口即可,过长不利于水的排出,气体不易收集满。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否则不利于空气的排出,收集的气体不纯。 ④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末端应在液面以下,否则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试管口1/3处)。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皮塞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盆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进人导管。 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在相同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