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重要能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将煤加工成“煤气”,其实煤气不是“煤的气体”,而是一氧化碳的俗称,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不知不觉中毒死亡;而且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有人说“可以放一盆水吸收泄漏的煤气”.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常温下更不与水反应.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煤变成煤气属于 变化.
(2)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里,可以推断煤气的物理性质有:(除了状态)
; ; .
(3)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里,可归纳出煤气的化学性质有: ; ; .
(4)由上述材料可见,煤气对我们有利也有弊,请分别说出其利和弊:
利 ; 弊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1)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不知不觉中毒死亡,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可以推断煤气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能溶于水;
(3)根据“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常温下更不与水反应”可归纳出煤气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常温下不与水反应;(4)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一氧化碳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造成煤气中毒死亡;
故答案为:(1)化学;(2)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能溶于水;(3)可燃性;常温下不与水反;(4)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使人造成煤气中毒死亡.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包括的范围,并且能够把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灭火原理:
(1)使可燃物和氧气或空气隔绝
(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灭火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如液化气,煤气起火时,首先要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3)用大量的制冷剂(如水,干冰)使可燃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实验方案 | 现象 | 分析 |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如下图:![]() |
①在倒扣烧杯中的蜡烛熄灭 ②正放在烧杯中的蜡烛正常燃烧 ③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中的蜡烛很快熄灭 |
①在倒扣烧杯中的蜡烛因钮气不足而熄灭 ②正放存烧杯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蜡烛的着火点以上,因此能正常燃烧 ⑧稀盐酸与碳酸钠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很快熄灭。 |
灭火器 | 灭火原理 | 适用范围 |
泡沫灭火器 |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灭火 |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氧钠)来灭火 |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 |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 火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