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又称为沸石,主要成分为水和硅铝酸钠)可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等,以高岭[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4]、烧碱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一种是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步骤2加入NaOH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②和③均涉及的操作是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气体反应生成偏硅酸(H2SiO3)沉淀和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l2O3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过滤 漏斗 二氧化碳
【详解】
(1)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l、Si、O、H,生成物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固体氧化物为SiO2,故另一种固体氧化物应含铝元素,应是Al2O3;
(2)将烧渣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步骤②和③均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涉及的操作是过滤;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4)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气体反应生成偏硅酸(H2SiO3)沉淀和碳酸氢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Si、O、C,生成物中含H、Si、O,Na、C,故水参与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图可知,上述流程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
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和如图所示。
(1)由如图1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如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如图3可知,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4)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填表。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气密性良好)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没有_________ |
Ⅲ |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 _________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_________ |
(5)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因为还需要证明___________。
(6)将29.4gKC1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中m的值应为_____g。
高于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纳米MnO2 没有明显现象 右 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III,木条即复燃。 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9.8g
【详解】
(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从资料中可知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故填:高于。
(2)A→B段是在氯酸钾分解前,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故填: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根据图3可知,在氯酸钾开始分解时相同温度下都是纳米二氧化锰的残留率低于分析纯二氧化锰的,且纳米二氧化锰残留率出现最多降幅时,温度为400℃左右,低于分析纯二氧化锰550℃,所以使用纳米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故填:纳米MnO2。
(4)II、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单独存放时都不能自己产生氧气,因此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木条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故填:没有明显现象。
III、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因此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有氯酸钾的即右侧支管在加热后,木条复燃,实验现象是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故填:右;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IV、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后再加热,产生氧气的速率会比单独加热氯酸钾的快,因此实验现象是加热时间短于步骤III,木条即复燃。故填:加热时间短于步骤III,木条即复燃。
(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IV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6)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所以氯酸钾的质量为:29.4g×=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9.4g−24.5g=4.9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9g+4.9g=19.8g,即m=19.8g。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OOHH2O+CO↑,用此法制得的CO气体中通常含有杂质,可能的杂质有___________。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即使盖灭酒精灯反应也能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
(3)实验3的操作步骤如下:①____________(分别填甲、乙的操作)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一种气体;②然后,通过适当操作,并滴加M溶液,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M溶液是____________,此时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甲酸或二氧化碳 放热 关闭乙,打开甲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二氧化碳
【详解】
(1)实验1中,仪器a是锥形瓶。该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使用块状药品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
(2)甲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少量的甲酸气体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即使盖灭酒精灯,反应也能继续进行,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甲酸、放热;
(3)实验3的操作步骤如下:关闭乙,打开甲通入混合气体,则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此时可以收集到CO,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为了得到另外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可以加入酸,使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则M为稀盐酸或稀硫酸。故答案为:关闭乙,打开甲、稀盐酸或稀硫酸、二氧化碳。
硫酸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每种图形代表不同离子)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图示中“”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滴管中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3)氨水(NH3•H2O)也能和硫酸镁反应,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某同学用镁粉溶于100g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充分反应,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测得质量为5.8g。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列式计算)。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 NaOH OH- 2NaOH+MgSO4=Mg(OH)2↓+Na2SO4,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
【分析】
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反应后是硫酸钠溶液,硫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2个钠离子和1个硫酸根离子,则是硫酸根离子,
是钠离子。则
是氢氧根离子,
是镁离子。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镁溶液中。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2)通过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的是镁离子。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镁溶液中。故答案为:Mg2+、NaOH;
(3)氨水属于碱,和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OH-;
(4)设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8g
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20%=40g。
2019年10月,常州地铁1号线顺利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1)地铁车制动盘使用合金锻钢制作,主要是利用该合金耐高温______________等特性。
(2)地铁轨道的主要材料是锰钢,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______。
(3)高铁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产车头的玻璃钢 b.制造高铁车身的镁铝合金 c.制造轨道枕木的聚氨酯材料 d.建筑高铁路基的钢筋混凝土
(4)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地铁轨道焊接时,可用铝热反应: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耐磨(答案合理即可) 大 b 磁铁矿中铁元素含量更高
【详解】
(1)地铁车制动盘使用合金锻钢制作,制动盘在启动和停止时,车体会摩擦,说明该合金具有耐磨性。故答案为:耐磨;
(2)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金属硬度大,则锰钢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故答案为:大;
(3)a、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a错误;
b、镁铝合金属于合金,纯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
c、聚氨酯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错误;
d、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d错误。
故答案为:b;
(4)在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在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磁铁矿中铁元素的含量更高。故答案为:磁铁矿中铁元素的含量更高;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则置换出铁,同时生成氧化铝。故答案为:。
已知K2Cr2O7、KCl、NaCl、Na2Cr2O7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乙、两、丁如图所示,但不知具体对应是哪条曲线。
(Ⅰ)80℃时100g四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的是NaCl溶液。
(Ⅱ)温度在40~80℃时,K2Cr2O7分别与KCl、NaCl可以配成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1)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曲线丙对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40℃时,50g水中加入70 g Na2Cr2O7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成“不饱和“)溶液。
(3)90℃时K2Cr2O7、KC1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K2Cr2O7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KCl溶质质量分数(填“>”“<”或“=”)。
(4)90℃时,等质量四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水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
丁 KCl 不饱和 < Na2Cr2O7
【详解】
(1)80℃时,100g的四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NaCl溶液,则80℃时,NaCl的溶解度最小,则丁是NaCl。在40℃-80℃时,K2Cr2O7分别于与KCl、NaCl可以配成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因此曲线乙对应的物质是K2Cr2O7,曲线甲对应的物质是Na2Cr2O7,曲线丙是KCl。故答案为:丁、KCl;
(2)40℃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160g,小于240g。则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Na2Cr2O7的质量约为80g-120g,则在50g水中加入70gNa2Cr2O7形成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
(3)90℃时,K2Cr2O7、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K2Cr2O7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Cl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降温后,KCl的溶解度大于K2Cr2O7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4)90℃时,等质量的四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最少的是Na2Cr2O7,因为在该温度下,Na2Cr2O7的溶解度最大。故答案为:Na2Cr2O7。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饺子,在这一过程中玲珍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面粉、水、牛肉、芹菜、青椒,食盐、植物油等,青椒以及橙子等蔬菜、水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2)煮饺子的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3)煮饺子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___能。
(4)煮饺子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的方法。
(5)锅底有些水垢,玲玲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很容易将其除去。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洗洁精
维生素 导热 热 肥皂水 煮沸 a
【详解】
(1)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3)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因为煮沸可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
(5)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将水垢除去,食盐水、肥皂水、洗洁精均不能与碳酸钙反应。
故选a。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种。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催化剂。
(5)当2n个X原子与另一种反应物的微粒混合时,得到Z2的微粒个数是_________(填“=”“<”“>”·或“≤”“≥”)2n个
1:1 2 置换反应 不是 ≤
【分析】
在示意图中,其中X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所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1:1。故填:1:1。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YZ2和XY可能为氧化物。故填:2。
(3)由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可得,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反应中参加了反应,且反应后X物质减少,所以X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填:不是。
(5)由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可得,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2n个X原子与另一种反应物YZ2的微粒混合反应时,如果2n个X完全反应,得到Z2的微粒个数是2n,如果2n个X不完全反应,得到Z2的微粒个数小于2n,故填:≤。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___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________。
③ ④ ⑤ ①
【解析】
(1)金刚石硬度很大,常用于切割玻璃,故选③。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活性炭,故选④。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故选⑤。
(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常用于工业炼铁,故选①。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4g 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干燥,称得固体 6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C.滤出的固体中可能有铜无铁 D.滤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铜和镁
A
【分析】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4g 镁粉,根据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所以镁先与硝酸铜反应,如果硝酸铜反应完,镁再与硝酸亚铁反应。假设2.4g 镁粉全部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X。
因为6.4g>6g,所以2.4g 镁粉没有全部参与硝酸铜反应,还有部分镁粉与硝酸亚铁反应,也就是说溶液中的硝酸铜已全部参与反应,滤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一定含有硝酸镁,生成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还有镁。
【详解】
A、溶液中的硝酸铜已全部参与反应,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符合题意;
B、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不符合题意;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镁,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⑥蒸发结晶。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②③④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B
【详解】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首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除去镁离子;然后加入过量氯化钡,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可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碳酸钠,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能与过量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入碳酸钠一定要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用碳酸钠除去,由于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先过滤,除去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然后加入稀盐酸,使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蒸发结晶,故操作顺序合理的是:②④③⑤①⑥。
故选B。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D
【详解】
A、在过程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不能生成氢气,应该改为
,不符合题意;
B、在过程中,铁和硫酸铜反应不能生成硫酸铁,应该改为
,不符合题意;
C、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不能转化水,应该改为
,不符合题意;
D、在过程中,铜在空气中生锈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符合题意。故选D。
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除去下表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OH溶液(Na2CO3) | 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B | CaO粉末(CaCO3) | 足量的蒸馏水 |
C | Cu粉(Fe) | 足量的稀硫酸 |
D | CuSO4溶液(H2SO4) |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
A.A B.B C.C D.D
B
【解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
A、加入的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与杂质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杂质,正确;
B、加入的蒸馏水会与CaO粉末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C、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会将杂质Fe反应完,而原物质Cu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除去杂质,正确;
D、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可以将杂质H2SO4完全反应,且生成物为CuSO4,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正确。
故选B。
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乙醇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B.石墨、塑料,人体都是导体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D.氨水、水银、生理盐水都是溶液
A
【详解】
A、乙醇、葡萄糖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B、石墨、人体具有导电性,属于导体,塑料不导电,不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D、氨水、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水银是汞的俗称,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C.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D.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A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即Y>X;溶液质量增大,说明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同理,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即X>Z;溶液质量减小,说明Z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详解】
A、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Cu、Fe、Ag;但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而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Cu,银的化合价为+1价,Z在硝酸盐中显+2价,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Y>X,Z>X,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Fe、Zn、Hg,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Hg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把活动性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在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置换后溶液质量减少,说明盐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B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
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下列事件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出现白膜;
②用吸管将呼出的气体吹进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③用炭火烘干熟石灰抹过的墙壁,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变为白色;
⑤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⑥用洗涤剂洗掉餐具上的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⑥ D.①②③
D
【详解】
①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出现白膜,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
②用吸管将呼出的气体吹进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是因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
③用炭火烘干熟石灰抹过的墙壁,墙壁反而更潮湿,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④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变为白色,是因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⑤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⑥用洗涤剂洗掉餐具上的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故①②③蕴含的原理相同。故选D。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有些金属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A
【详解】
A. 金属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A符合题意;
B. 金、银等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 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 铝片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在干燥空气中容易生锈
C.铁锈可用于治炼钢铁 D.生了锈的铁应随手丢弃
C
【详解】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不是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故铁在干燥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铁锈可用于冶炼钢铁,符合题意;
D、生锈的钢铁,可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应随意丢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D.用灼烧法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
B
【详解】
A、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可以灭火,选项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防止由于打开电源时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选项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用熟石灰可以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氯化铵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而氯化钾无明显现象;选项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用灼烧法可以鉴别棉纱线和羊毛线,棉纱线灼烧时有烧纸的味道,而羊毛线有烧焦的羽毛味,选项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能构成物质 B.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
C.质量和体积大小 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
【详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故选:B。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111个 B.272个 C.50个 D.161个
A
【详解】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1个。故选A。
【点睛】
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酸碱性 B.
溶解固体
C.倾倒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D
【详解】
A、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指示剂不能直接滴入试剂瓶,会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可以用烧杯配制,选项B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选项C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选项D正确。故选D。
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NH4H2PO3 B.K2CO3 C.NH4NO3 D.Ca3(PO4)2
C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详解】
A、该化肥中含有氮、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A错误;
B、该化肥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错误;
C、该化肥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正确;
D、该化肥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错误。
故选C。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中缺少下列元素中的
A.Fe B.Zn C.I D.Ca
D
【详解】
A、人体缺少铁元素可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A错误;
B、人体缺少锌元素可能会造成发育迟缓。B错误;
C、人体缺少碘元素可能会造成甲状腺重大。C错误;
D、人体缺少钙元素,青少年可能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D正确。
故选D。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西瓜汁(5~6) C.油污净(12~13) D.橘子汁(3~4)
C
【分析】
溶液的pH<7,则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7,则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则溶液显碱性。
【详解】
A、柠檬汁的pH<7,则溶液显酸性。A错误;
B、西瓜汁的pH<7,则溶液显酸性。B错误;
C、油污净的pH>7,则溶液显碱性。C正确;
D、橘子汁的pH<7,则溶液显酸性。D错误。
故选C。
下列垃圾可放入“可回收物”垃圾箱的是( )
①废铜线②打碎的陶瓷③纸皮箱④吃剩的饭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分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垃圾类别进行分析,废铜线、纸皮箱属于可回收垃圾.
【详解】
①废铜线是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
②打碎的陶瓷不可回收利用;
③纸皮箱可用来重新制成纸浆,再进行造纸,可以回收利用;
④吃剩的饭菜没有利用价值,不可回收利用;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垃圾的类别进行.
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下圈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是
A.A B.B C.C D.D
B
【解析】
A、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B、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正确;C、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错误;D、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故选B。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葡萄“变”美酒 D.本材“变”课桌
C
【详解】
A、“树根”变“根雕”,只是树根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玉石”变“印章”,只是玉石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葡萄”变“美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木材”变“课桌”,只是木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