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
B |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
C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数目减少了 |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分析】先回顾“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的仪器有哪些,则可知不需要用到的仪器由哪些。
【解答】解: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的仪器有:烧杯、量筒、托盘天平;所以不需要蒸发皿。
故选:D。
【点评】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所用的药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所用的发生装置。
B、从所选的干燥剂的性质及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A不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卷还有1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季雨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