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
成型
C.干燥 D.
烧结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物质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 )
A.氮气 B.铜 C.铁 D.银
【分析】有“气”字头,“水”旁,“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的是非金属元素。
【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定义。
缺乏下列元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得佝偻病的是( )
A.Fe B.Zn C.Na D.Ca
【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故选:D。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金属材料的导电性 B.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C.金属材料的硬度 D.金属材料本身价格
【分析】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但还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能否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多种因素。
【解答】解:A、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正确。
B、金属的耐腐蚀性,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C、金属的硬度,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D、金属材料本身价格,即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本卷还有1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魏好胜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