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127170
2017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127170
初中
整体难度:容易
2017-07-15
题号
评分
一、多项选择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

B. 反应I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

C. 反应II得到的CO2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D. 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16.8 g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AD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故A错误。B. 反应I得到的另一物质是碳铵,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故B正确。C. 反应II得到的CO2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故C正确。D. 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2NaHCO3Na2CO3 + CO2↑+H2O   x16.8g , 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16.8 g.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侯氏制碱法。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7

B.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 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酚酞不变色

D. 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3的镁、铝发生反应应,产生气体质量相等

难度:
知识点:化学肥料
使用次数:12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CD

【解析】BaCl2 +H2SO4=BaSO4↓+2HCl , 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7,错误;B.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错误;C. NaOH+HCl==NaCl+H2O,反应物的质量比是40:36.5,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减与都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不变色,正确;D. 设镁的质量是4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是3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Mg+2HCl== MgCl2+H2

54                              6         24                            2

3m                            y          4m                           x

=      解得y=                     =         解得x=

故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3的镁、铝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质量相等,正确。故选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3.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已知: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B. 流程中某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

C. 反应II得到的CO2可以循环使用

D. 反应I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NaHCO3↓+NH4Cl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D

【解析】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考虑;

某操作很明显是固液分离,据此考虑实验仪器;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根据沉淀池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物进行考虑。

解:A. 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快,故正确;

B. “某操作很明显是固液分离,应为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故错误;

C.由图示可知,CO2可以循环使用,正确;

D.沉淀池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错误。

故本题选BD

点睛:关键是要知道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C.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D. 为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应该施用氮肥

难度:
知识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C

【解析】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液生成盐和水,所以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C.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是盐,溶液呈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D. 为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应该适量施用磷肥,磷肥的作用是植物根系发达,抗旱、抗寒;氮肥是使植物叶色浓绿,枝繁叶茂。选BC

二、选择题 (共3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母液中有一种物质是NH4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B. 反应II得到的CO2可以循环使用

C. 反应I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 =NaHCO3↓+NH4Cl

D. 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D

【解析】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故正确;

B、二氧化碳在反应中能循环利用,故正确;

C、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方程式为:NaCl+NH3+CO2═NaHCO3↓+NH4Cl,故正确;

D、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氯化钠,故错误。

点睛:

纯碱的制取是指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又称为索尔维法)生产纯碱,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纯碱,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本卷还有4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49
总体难度:
容易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20.40%
基础
3
6.12%
未分类
10
20.40%
容易
26
53.0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多项选择
4
8.16%
选择题
35
71.42%
未分类
10
20.4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未分类
13
26.53%
化学肥料
1
2.04%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
2.04%
空气
1
2.04%
元素
6
12.24%
制取氧气
11
22.44%
分子和原子
1
2.04%
原子的结构
2
4.08%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2.04%
水的净化
2
4.08%
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
1
2.04%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
1
2.04%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2.04%
氧气
4
8.16%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2
4.08%
酸和碱单元测试
1
2.0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i jin cheng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