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广东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期末考试123884
2016广东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期末考试123884
初中
整体难度:容易
2017-01-2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香水挥发 C.冰雪融化 D.铁锅生锈

难度: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使用次数:1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香水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难度: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使用次数:18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溶液属于混合物;B、根据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考虑;C、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考虑;D、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

【解答】解: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

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B错;

C、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故C错;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3.

2014414,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188  B78   C55   D23

难度:
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使用次数:15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则其核外电子数为55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难度:
知识点:制取氧气
使用次数:1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解答】解:A、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A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C正确.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正确解答催化剂问题的关键.

5.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难度:
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卷还有2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5
总体难度:
容易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容易
14
56.00%
中等
5
20.0%
基础
2
8.0%
未分类
4
16.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5
60.0%
多项选择
1
4.0%
未分类
4
16.0%
填空题
2
8.0%
简答题
1
4.0%
实验题
1
4.0%
计算题
1
4.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4.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4.0%
溶液的形成
1
4.0%
化学式与化合价
5
20.0%
制取氧气
3
12.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4.0%
(补充)离子
1
4.0%
水的净化
1
4.0%
质量守恒定律
1
4.0%
未分类
4
16.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
8.0%
燃烧和灭火
2
8.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
4.0%
常见的酸和碱
1
4.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许晓东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