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南充特产制作步骤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切制西充狮子糕 B.酿制阆中保宁醋
C.烫制凉粉锅盔 D.蒸制阆中白糖蒸馍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切制西充狮子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酿制阆中保宁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烫制凉粉锅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蒸制阆中白糖蒸馍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列食物中富含碘元素的是( )
A.
米饭
B.
紫菜
C.
瘦肉
D.
苹果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食物中以海产品的含碘量最高,含碘最多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海参、苔菜、加碘食盐等;分析判断以上那些食物是海产品此题可解.
【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糖类;
B.紫菜中富含碘元素;
C.瘦肉富含蛋白质;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营养素的摄入来源,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亚锰酸锂(LiMnO2)是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下列有关亚锰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若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锂、锰、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1:2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征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由亚锰酸锂的化学式可知,它含有三种元素,不符合氧化物的特征,故错误;
B.在LiMnO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则x=+3,故正确;
C.由亚锰酸锂的化学式LiMnO2可知,锂、锰、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55:(16×2)≠1:1:2,故错误;
D.由亚锰酸锂的化学式LiMnO2可知,它是由锂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金属单质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以及物质的组成,难度不大.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称量氢氧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HI+Cl2═2HCl+I2
C.CO2+C2CO D.2HCl+CuO═CuCl2+H2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反应前5个分子可分成两种,其中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C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C的分子共2个,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分子3个;反应后5个分子可分成三种,其中有2个由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的分子,有2个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B的分子,还有一个由两个C原子构成的单质C2分子;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可判断其中有2个B2分子过量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AC+B2═C2+2AB;据此判断选项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与图示反应相符;
本题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子模型图,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特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解:A、一种化合物KClO3分解生成化合物KCl与单质O2,与图示变化不符;故A不正确;
B、每2个化合物HI分子与1个单质Cl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HCl分子和一个单质I2分子,与图示反应特征相符,故B正确;
C、每1个化合物CO2分子与1个单质C原子反应生成2个CO化合物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C不正确;
D、每2个化合物HCl分子与1个化合物Cu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化合物CuCl2分子和1个H2O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分子模型图判断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及化学式的书写;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黑崎一护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