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湖北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120964
2016湖北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120964
初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9-1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8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木柴燃烧 C.轮胎爆炸 D.瓷碗破碎

难度: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使用次数:15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可向江河湖泊里任意排放

D.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难度:
知识点:未分类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A、根据甲醛对人体有害来分析.

B、根据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C、根据生活污水会造成水污染分析解答.

D、根据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解答】解:A、甲醛有毒,还可以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影响蛋白质质量,所以A错误.

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B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C错误.

D、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所以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塑料的使用对人类来说有利也有弊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

D.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综合利用以提高利用率

难度: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A.从物质均具有两面性来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D.运用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需综合利用分析.

【解答】解:A.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故正确;

B.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而造成化肥的肥效的降低,故错误;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故正确;

D.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需综合利用,故正确.

故选B

 

4.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物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电解﹣﹣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难度: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使用次数:15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5.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甲的化学式为C2H2

难度: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1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C2H2+5O24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有机物,丙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甲的化学式为C2H2,故D正确.

答案:D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2
15.38%
容易
3
23.07%
中等
8
61.5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8
61.53%
填空题
2
15.38%
综合题
1
7.69%
实验题
1
7.69%
计算题
1
7.6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7.69%
未分类
4
30.76%
燃烧和灭火
2
15.38%
分子和原子
1
7.69%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
7.69%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7.69%
(补充)离子
1
7.69%
溶液单元测试
1
7.6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7.6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曦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