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时,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木柴燃烧 C.轮胎爆炸 D.瓷碗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可向江河湖泊里任意排放
D.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A、根据甲醛对人体有害来分析.
B、根据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C、根据生活污水会造成水污染分析解答.
D、根据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解答】解:A、甲醛有毒,还可以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影响蛋白质质量,所以A错误.
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B正确.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C错误.
D、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所以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塑料的使用对人类来说有利也有弊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
D.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综合利用以提高利用率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A.从物质均具有两面性来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D.运用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需综合利用分析.
【解答】解:A.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但是废弃塑料制品也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故正确;
B.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而造成化肥的肥效的降低,故错误;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故正确;
D.煤、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需综合利用,故正确.
故选B.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物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电解﹣﹣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甲的化学式为C2H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C2H2+5O24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有机物,丙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甲的化学式为C2H2,故D正确.
答案:D.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曦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