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由同一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 B.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C.硫酸钡和氢氧化铜 D.氯化银和硝酸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碱盐的溶液两两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反应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会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不能由同一化学反应得到,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由同一个化学反应生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可以由同一个化学反应生成,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可以由同一个化学反应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向10g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90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形成溶液,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计算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之和,溶液的总质量即为混合物的总质量之和,然后利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来解答.
【解答】解:(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l00g×7.3%=7.3g;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7.3g y
=
=
解得:x=8g y=11.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5%
答:(1)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8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有关计算,学生应明确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液中溶质的来自两部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会计算溶液的总质量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故填:8.8;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x=21.2g y=23.4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g﹣21.2g=1.8g
故反应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A错误;
B、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B错误;
C、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C错误;
D、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是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故无法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正确;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错误;
D、t2℃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此处没有提溶液质量的关系,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本卷还有2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韩刚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