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 给自行车打气 | B. | 把煤粉制成蜂窝煤 |
| C. | 用食醋去除水垢 | D. | 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 |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加热气化、冷凝、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 A. | 单质 | B. | 化合物 | C. | 纯净物 | D. | 混合物 |
分析:
石油的分离过程属于分馏操作,此操作中均未发生化学变化,也就是说汽油煤油等是石油中原来就存在的物质.
解答:
解:得到煤油汽油是石油的分馏过程,属物理变化,所以由于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等物质,故石油是混合物,故选D
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 A. | HCl和NaOH | B. | CO2和NaOH | C. | H2SO4和Fe2O3 | D. | H2SO4和BaCl2 |
分析:
根据所学物质的性质来解答该题,其中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常为: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HCl和NaOH属于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其中碳酸钠为盐类,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其中硫酸铁为盐类,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 B. |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 C.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 D.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分析:
A、了解: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墙内运动到墙外的人们的嗅细胞上;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水由液态开始转化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原子间隔变大.
解答:
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正确,故B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解释错误,分子没变,只是间隔变大,故C错误;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从历史上看,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是铁器 |
| B. | 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微量铁元素 |
| C. | 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
| D. | 用于炼铁的铁矿石中含有大量的单质铁 |
分析:
A、人类最早利用的是铜;
B、铁锅炒菜有利于给人体补充铁元素;
C、根据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均能得到亚铁盐分析;
D、铁矿石中含的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解答:
解:A、由于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比较多,在我国,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故A错误;
B、铁锅炒菜有利于给人体补充铁元素,减小了贫血的发生,故B正确;
C、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均能得到亚铁盐,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用于炼铁的铁矿石中含有的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单质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本卷还有1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鲁金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