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酿 “ 苞谷烧 ” 酒 B .编制竹蒌
C .采摘 “ 巴山雀舌 ” 茶 D .包装 “ 灯影牛肉 ”
A
【详解】 A 、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 、编制竹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C 、采摘 “ 巴山雀舌 ” 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
D 、包装 “ 灯影牛肉 ” ,属于物理变化,错。
故选 A 。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滴加液体
B . 称取 8.0g 氢氧化钠固体
C . 测定溶液的 pH
D . 蒸发氯化钠溶液
D
【详解】 A 、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 “ 左物右码 ” 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C 、测定溶液的 pH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 pH 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故选 D 。
蓝莓富含花青素 (C 15 H 11 O 6 )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花青素是有机物
B .花青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5 : 11 : 6
C .花青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蓝莓汁液,溶液呈红色
A
【详解】 A 、蓝莓富含花青素 (C 15 H 11 O 6 ) 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一个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的个数比为 15 : 11 : 6 , 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蓝莓汁,溶液应呈蓝色, D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B .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油污
D .鉴别聚酯纤维和羊毛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
B
【详解】 A 、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正确;
B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是把纸箱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C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细小的油珠,随水冲走,可用于清洗油污,正确;
D 、可用灼烧并闻气味方法鉴别羊毛和聚酯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聚酯纤维,正确。
故选 B 。
甲醛 (CH 2 O) 是一种有毒气体,房屋装修时部分建材释放出的甲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可高效地促进甲醛的转化,从而降低甲醛的危害。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1 : 2
B .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 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1:1 ,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本卷还有1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zlh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