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石蜡熔化 C .钢铁生锈 D .石油分馏
C
【详解】 A 、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石油分馏过程中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闻药品气味 B .燃着的木条检验 CO 2
C .滴加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D
【详解】 A 、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是有毒的,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煽动试剂瓶口,带动少量的气味进入鼻腔;错误;
B 、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熄灭说明已满;错误;
C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防止沾污滴管;错误;
D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正确;
故选 D 。
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 .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 .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 .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C
【详解】 A. 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 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 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
观察、分析、分类和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 ∶ 蒸馏水、酒精、钢 B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 棉花、羊毛、蚕丝
C .氧化物 ∶ 二氧化锰、干冰、醋酸 D .有机化合物 ∶ 甲烷、葡萄糖、碳酸氢钙
B
【详解】 A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酒精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是混合物;错误;
B 、棉花、羊毛、蚕丝等是自然界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 万的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锰、干冰(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醋酸的化学式是 CH 3 COOH ,则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甲烷、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碳酸氢钙虽然含有碳,但是其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则把它归于无机化合物;错误;
故选 B 。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缺铁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如冶炼金属、烧制陶瓷等
C .夏天汽车轮胎不宜充气过多,避免因温度过高气体分子间隙增大而爆胎
D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A
【详解】 A 、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人体缺少碘元素造成的,人缺铁会引起贫血症;错误;
B 、冶炼金属、烧制陶瓷都需要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得,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正确;
C 、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所以夏天汽车轮胎不能充气过多,因为温度过高气体分子间隙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会使轮胎爆胎;正确;
D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加热煮沸水,能使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 A 。
本卷还有1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孔田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