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甲物质的关系图,甲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 8 , “ 一 ” 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 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的甲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B .物质 D 可能为红色固体
C . A 一 B 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 A 和 C 两物质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C
【解析】
【分析】
甲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 8 ,所以甲是二氧化碳,碱不能转化成二氧化碳,但是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 A 是碱,碱能和盐反应,例如氢氧化钠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 B 可以是碳酸氢钠, C 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等,盐酸和氧化铜、氧化铁等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 D 可以是氧化铜或氧化铁等,一定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此 E 是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甲是二氧化碳,固体是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B 、由分析可知, D 可以是氧化铁,是红色固体,故说法正确;
C 、由分析可知, A 是碱,碱能和盐反应,例如氢氧化钠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D 、 A 是碱, C 是酸,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 “ 西川有火井,事甚奇。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 火井 ” 中着火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 长竹剥开去节 ” 属于物理变化
C .文中涉及了蒸发结晶 D . “ 合缝漆布 ” 是确保气密性良好
A
【解析】
【详解】
A 、 “ 火井 ” 中着火的物质是甲烷,甲烷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 、 “ 长竹剥开去节 ” 是将长竹打通竹节,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正确;
C 、 “ 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 ” ,利用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蒸发水分结晶,正确;
D 、 “ 合缝漆布 ” 是在竹子外包漆布,确保气密性良好,正确。
故选 A 。
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 . CO ( NH 2 ) 2 B . HNO 3 C . NO 2 D . KNO 3
A
【解析】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
A 、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正确;
B 、含有氮元素,但是该物质为强酸,不能直接作为肥料,错误;
C 、含有氮元素,但是该物质为非金属氧化物的气体,不能直接作为肥料,错误;
D 、含有氮元素、钾元素,为复合肥,错误;
故选 A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 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 .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氯化钠溶液中各部分密度和浓度都相同 —— 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均匀分布
D .用湿润 pH 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 pH 值偏大 —— 稀释导致 H + 的数目减少,酸性减弱
D
【解析】
【详解】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 A 正确;
B. 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 B 正确;
C. 氯化钠溶液中各部分密度和浓度都相同,故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均匀分布,故 C 正确;
D. 用湿润 pH 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 pH 值偏大,稀释时氢离子的数目不变,水的质量增加,浓度变小,酸性减弱,故 D 不正确。
故选: D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硫酸钾和碳酸氢铵
B .用 pH 试纸测定正常雨水的 pH 值是否等于 5.6
C .在氧化铜中直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取氢氧化铜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可以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A
【解析】
【详解】
A 、碳酸氢铵在常温下能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钾不能,可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B 、 pH 试纸只能测出整数值,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C 、氧化铜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于制取氢氧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D 、硫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能反应,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 A 。
本卷还有2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林子孙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