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燃着的硫放入充满 O 2 的集气瓶里,硫继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SO 2 |
B | 将黄铜片 ( 铜锌合金 ) 和铜片互相刻划,发现铜片表面留下的刻度更为明显 |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
C | 将某可燃物置于足量的 O 2 中点燃,充分燃烧后,检验测到有 H 2 O 和 CO 2 生成 | 该可燃物由 C 、 H 两种元素组成 |
D | 将一洁净无绣的铁钉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锈蚀 |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内容 | | | | |
水的作用 | 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 O 2 的体积 |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 降温,便于气密性检查。 |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
A . A B . B C . C D .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某小组发现实验现象与预期的不同。
(查阅资料)铁丝根据用途不同,成分也有差异,通常含碳和其它元素(本题不考虑其它元素)。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猜想一: ______
猜想二:氧气含量
猜想三:铁丝的含碳量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 氧气含量 | 铁丝情况 | 燃烧现象 |
1 | 21% | 铁丝 | 不能燃烧 |
2 | 21% | 铁粉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3 | 60% | 铁丝 | 燃烧,轻微火星四射 |
4 | 100% | 铁丝 | 燃烧,火星四射明显 |
5 | X | 含碳 0 . 2% 的铁丝 |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四射 |
6 | 100% | 含碳 0 . 6% 的铁丝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实验分析) ①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 实验 1 和 ______ 对比,说明猜想一正确,实验 3 和 4 对比,说明猜想 ______ 正确;
③ 实验 5 与实验 6 对比, X 的值为 ______ ,对比说明铁丝的含碳量越高, ______ 的现象越明显;
④ 铁丝易生锈,实验前需用砂纸打磨,由此推测还有 ______ 会影响铁丝燃烧情况,若要验证此猜想,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______ 。
A 氧气的含量 B 铁丝的含碳量 C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科学探究
( 1 )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 “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 “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 “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实验 1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零星的火星四射 |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② 0.20mm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_____ |
实验 2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32%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
实验 3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52%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① _____ |
(实验拓展)
( 2 )同学们认为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
①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 80% 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 360mL 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_____ mL (取整数)。
②观察并记录现象,列入下表:
集气瓶号 | 1 | 2 | 3 | 4 | 5 |
收集 O 2 的体积分数( % ) | 31 | 33 | 35 | 37 | 39 |
空气的体积分数( % ) | 69 | 67 | 65 | 63 | 61 |
总 O 2 体积分数( % ) | 45.5 | 47.1 | 48.7 | 50.2 | 51.8 |
木条火星的状况 | 很亮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_____ |
结论:当氧气浓度达到 _____ % 左右时,带火星的木条即可复燃。用这种方法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是 _____ (填 “可靠”或“不可靠”)的。
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 。因为木炭燃烧会产生新气体,所以一般不用木炭。
巴蜀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资料:
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蜡烛或者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氧气浓度不断变小的同时,会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常温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交流与讨论 )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有同学提议选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华觉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
(2)( 实验改进 2) 食品脱氧剂 ( 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 ) 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同学们尝试用食品脱氧剂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 /min | 0 | 5 | 10 | 30 | 35 | 45 |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 /mL | 50 | 35 | 27.5 | 19.7 | 19.7 | 19.7 |
① 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 。
②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 0.1%)
(3) 小亮同学想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他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 (MgO) 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实验探究。
( 实验探究 ) 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 实验现象 ) 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 教师指导 ) 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 Mg(OH) 2 ,生成的气体为 NH 3 ;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① 由实验中淡黄色固体和水的反应可判断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某两种元素,若它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② 小亮 ___________( 填 “ 能 ” 或者 “ 不能 ”) 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 空气中 N 2 的含量远大于 O 2 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___________ 。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实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 “ 发白光 ” 现象,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试验)
实验 1 :取三瓶氧气,进行实验。
装置 | 序号 | 1-1 | 1-2 | 1-3 |
| 木炭质量 /g | 2 | 2 | x |
木炭形状 | 块状 | 片状 | 锥状 | |
现象 | 木炭燃烧, 发光颜色偏黄、较暗 | 木炭燃烧, 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
实验 2 :取与实验 1-3 中形状、质量相同的木炭,进行实验。
序号 | 2-1 | 2-2 | 2-3 |
装置 | | | |
现象 |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 |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 |
(解释与结论)
( 1 )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 2 )能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现象是 __________ 。
( 3 )实验 1-3 中, x 为 ________________ 。
( 4 )实验 1 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实验 2 中,三个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 6 )依据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 。
某研究小组围绕着蜡烛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一)
(1) 小亮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 。点燃蜡烛,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 。
(2)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 ①验证水;②验证二氧化碳;
(实验二)
同学们发现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3)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 如图所示 )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 ( 填 “ 固态 ” 或 “ 气态 ”) 物质燃烧形成的。
(4)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 | 沸点 / ℃ | 燃烧时温度 / ℃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 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 1800 |
钠 | 97.8 | 883 | 约 1400 |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 ( 填 “ 熔点 ” 或 “ 沸点 ”) 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 ( 填 “ 有 ” 或 “ 没有 ”) 火焰;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实事,请你推测镁的沸点 _______ 镁燃烧时的温度 ( 填 “>” 或 “<” 或 “=”) 。
(5) 李梅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_______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科学探究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对 “ 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 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究。
(1) 实验前,细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是为了除去表面的 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 。
(2) 有几个同学对铁丝燃烧为什么会出现火星四射现象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 “ 火星四射 ” 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 “ 火星四射 ” 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实验 1 :取直径 0.20mm 、含碳量 0.10% 的铁丝,由集气瓶中向下缓慢伸入氧气中 | 产生零星的火星 | 0.20mm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火星四射 ” 与其含碳量的关系是: ______ |
实验 2 :取直径 __ 、含碳量 0.32% 的铁丝,由集气瓶中向下缓慢伸入氧气中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
实验 3 :取直径 0.20mm 、含碳量 0.52% 的铁丝,由集气瓶中向下缓慢伸入氧气中 | ____ |
(3) 结合 “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 ,让同学们想到铁丝燃烧的现象与氧气含量有关。
[提出问题]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一定是纯氧吗?同学们对此又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取 5 只集气瓶,编号为 (1)(2)(3)(4)(5) ,分别装入其总容积 10% 、 20% 、 30% 、 40% 、 50% 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 5 只集气瓶的水排尽。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 (1)-(5) 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 (1)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 29 | 37 | 45 | 53 | 60 | 46 | 47 | 49 | 50 | 52 | 48 |
带火星的木条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 。
[反思交流]查资料:一定条件下, 0.2mm 铁丝燃烧所需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为 48%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用于做细铁丝燃烧实验 ______( 填 “ 一定 ” 或 “ 不一定 ”) 能成功。
[实验拓展]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 ( 如图 ) ,说明铁能否燃烧还可能与铁的 _____ 有关。
同学们在学习完氧气的性质后 , 知道了 “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在此基础上 , 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并逐一进行了探究。
(1) (问题一)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否证明氧气是纯氧 ?
(进行实验)同学们用数字化实验探测仪进行实验 , 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氧气浓度 ( 体积分数 ) | 25 % | 35 % | 45 % | …… | 65 % |
带火星木条情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收集证据) ④号集气瓶内的氧气浓度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分析以上数据可知 , 欲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的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 。
(2) (问题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与氧气浓度和铁丝粗细有关系吗 ?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氧气浓度 ( 体积分数 ) | 34 % | 47 % | 60 % | 73 % | 86 % |
直径 0.2mm 的细铁丝 | 不燃烧 | 稍有燃烧 | 剧烈燃烧 | 剧烈燃烧 | 剧烈燃烧 |
直径 0.5mm 的细铁丝 | 不燃烧 | 不燃烧 | 不燃烧 | 稍有燃烧 | 剧烈燃烧 |
(收集证据) ⑤号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完整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
(实验解释)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中,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I. 氧气浓度越大,铁丝燃烧越 ___________ 。
II. _______________ 。
(表达与交流)在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时 , 为保证实验成功,需注意的一项实验操作是 _______ 。
化学小组围绕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 ” 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 1 : “ 火星四射 ” 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 1 :取直径 0.20mm ,含碳 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零星火星 | “ 火星四射 ” 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 _____ 。 |
实验 2 :取直径 _________ mm ,含碳 0.3%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活动 2 :生成的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查阅资料: 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 即:铁 + 盐酸 → 氯化亚铁 + 氢气;四氧化三铁 + 盐酸 → 氯化铁 + 氯化亚铁 + 水 )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 ;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 _____________ ,放置一段时间。 | ______________ | 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
小凯同学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时归纳出了大多数概念常存在如下三种关系:
分析上述图示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下三组中的概念 A 、 B 分别属于何种关系?(在空格中填写 “ 并列关系 ” 、 “ 包含关系 ” 、 “ 相交关系 ” )
组别 | 概念 A | 概念 B | 所属关系 |
1 | 氧化反应 | 化合反应 | _____ |
2 | 混合物 | 纯净物 | _____ |
3 | 微粒 | 离子 | _____ |
4 | 氧化反应 | 缓慢氧化 | _____ |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______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
B |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防止读数误差 |
C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主要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 _______ |
根据下图所示研究氧气的性质。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_______ 。
(2) 图 2 实验中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放出热量、 _______ 、 _______ 。
(3) 图 1 液体的作用是 _______ 。
(4) 同学们在实验时发现另外一些燃烧实验也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 , 其作用各不相同。
试回答下列问题 :
实验装置 | | |
① 实验 A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 。
② 实验 B 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_______;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 量筒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 。
小明把 “ 探究鱼漂内气体的体积和成分 ”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漂内氧气约占 1/4 ,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
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①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是否可靠 ?________( 填是或否 )
②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________%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大? ( 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