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技巧

初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技巧

公主 冷月无声

发布日期:2011-07-22 08:57:2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技巧






公主 冷月无声

发布日期:2011-07-22 08:57:22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使课堂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谈谈物理课结尾的一些做法。

  一、总结归纳式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繁简得当,目的明确,且有一定实际意义,而绝不是依教学的时间顺序,简单地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就能完成的。它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这种方式的结尾,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如“核能”一课画龙点睛归纳为:

  

通过这样总结归纳的结尾,使学生对核能的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二、首尾照应式

  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做到悬念不悬。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由于首尾的照应,所以这种结尾通常用于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即只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便可解决、消除引课时所设下的悬念。如:“光的色散”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这样开头:“天空为什么像蓝色的海洋?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更火红?如果你乘宇宙飞船到达了周围没有空气的月球之上,此处你看到的太阳还是火红的吗?见到的天空还是蔚蓝的吗?”针对这一开头,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光的色散规律去思考分析上述问题,会发现月球上的太阳竟然与地球上颜色不同,太阳悬挂的天空居然一片漆黑。学生们必然会为得到新奇的答案而惊喜万分。

  这种结尾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享受到解决问题、消除悬念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练习巩固式

  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章节的教学对引出概念,得出规律并非难事,而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却非易事。练习巩固式结尾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通常是针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时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典型练习题,在课堂结尾时,用几分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小测验等手段实施,从而完善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这种形式的结尾适用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对某些概念、规律发生误解的情况。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f=μN后,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且马上要下课了,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及各量的物理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弄清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从而加深对f=μN中N的理解。又如教师将黑板擦按在竖直黑板上,问学生:“设板擦重为0.2牛顿,手对板擦的垂直压力为5牛顿,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0.5,则此时黑板对板擦的摩擦力f为多大?”。由于学生对f=μN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所以不少学生会很快算出f=0.5×5=2.5牛顿等错误答案。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分析,则可使学生在盲从中顿悟,在倦怠中再次振作,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f=μN的消化和理解。

  可见,这样的结尾,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全面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了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教师切准学生“脉膊”,把握教学进程。

  四、伏笔激发结尾法

  物理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密切。有的课结尾时,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盼望“下回分解”。如“楞次定律”一课结尾时布置以下课堂练习:图2所示,不计导轨电阻。(1)当电键k断开和闭合的瞬间,试确定线圈C的运动情况。(2)撤去电源,将导体棒ab跨放在光滑导轨上并在其间加上匀强磁场B,如图中虚线框所示。若ab向右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试确定三种情况中线圈C的运动状态。

  学生对问题(1)一般都能运用愣次定律正确判断。对问题(2)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结果究竟如何不能准确判断。大多数学生思维定势错误,将三种情况混为一体。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弄清问题(2)必须找到通入螺线管中电流大小变化情况,这个内容属于下一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的范畴。这样使学生带着待要揭示的迷去追求新知识,也为下一课教学埋下伏笔。

  又如光电效应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后对光的粒子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只强调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光的粒子性,则会由于因教学内容和课堂小结都较抽象,而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小结的收效也欠佳。因此可利用前面学习过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而对光的波动性有一定了解的条件,设下这样的设问:“你现在对光如何认识,你是支持牛顿还是支持惠更斯?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设疑结尾,一方面提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索,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埋下伏笔。

  五、引导预习式

  每节物理课虽可自成“体系”,但作为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仅是整个物理学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段,它与前后章节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关系甚密,不易分割。因此在设计结尾时要通盘考虑,在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新课的预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导预习式结尾的设计应根据下次课要学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拟预习提纲,交给学生。使他们预习时能够抓住要点,有的放矢地学习,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如:在高一“圆周运动”一节的结尾时,教师可设计预习提纲如下:①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为什么不断发生变化?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还是成反比?⑤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通过课后预习,学生们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使学生引起了注意,不易理解的难点上课时可集中精力突破。显然,成功的预习启导伴之学生自己的努力,定会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能引起听讲者的浓厚兴趣,诱发听讲者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因而,难点课题都应指导学生预习,主动领悟知识。如“电动势”是一个重要而又抽象的概念,在前一课结尾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预习思考:(1)电源有什么作用?(2)电动势表示什么物理意义?它的数值如何量度?(3)电动势与电压对比,有何异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电动势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坚持授课结尾时简要的指导学生预习,这是向“教是为了不教”转化。

  六、比较识记式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比较识记式结尾就是依据上面所述,将本节课讲授的不同概念规律或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帮助学生加速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种方式的结尾,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常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学完二力平衡后,学生对二力平衡表面的内容并不难理解、记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常将其与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混淆。若等学生出现问题时再强调这二者的不同,则不如亡羊之前先补牢,这样在刚刚接受新知识后,比较与旧知识的不同点,由于新知识的印象深刻,故有省时且收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二力平衡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采用如下列表比较式的分析则可使学生准确地找到这两个易混概念的“分界线”,帮助学生加对深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这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比较电容与电阻串并联的特点,重量与质量,功与能,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等。如此结尾,同中求异使和谐的物理规律显示出奇异;异中求同,使奇异的物理现象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种结尾是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如,教完右手定则,我们应将它与左手定则进行比较,比出它们的相似之处:1.在应用时都要伸开手掌,并拢手指,拇指与食指垂直;2.在应用时磁感线都通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导线受力或运动方向.比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若是由于导线有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则用左手定则,而由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则用右手定则.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深奥难懂,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多重比较,在讲解磁感应强度定义时,一方面可将它和生活常识中的货物单价相比,我们可以用货物单价与购买的数量无关,与是否购买无关来说明磁感应强度与磁场中的电流元的电流大小、电流元的长度无关,与电流元是否放在磁场中无关;另一方面可把它和学过的电场强度在方向和大小上的定义的比较,磁感应强度在大小和方向的判定上远要比电场强度复杂.这种结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搞清不同概念、不同规律问的区别与联系,及时把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七、激励式结尾

  课堂结尾时,我们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的精要之处进行揭示,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论的教育.比如,我在讲完“行星的运动”时是这样收尾的:“进军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人类总有一天会走出自己的摇篮,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人试验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在征服宇宙的进程中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的诗句展望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社会、命运抗争时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期望大家能在将来投身到这一前景灿烂的事业中去!”这种收尾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的为民族复兴、为科学献身的思想感情.激励是激发学生情感和意志的一种手段。它常用于作业讲评课和试卷分析课。教学结尾时,教师以满腔热忱,满怀期望和信任的“结束语”,激发、鼓励学生,增强其取胜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做到知难而进,勤奋攻关。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如此,其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知常,又要晓变,用自己的心血设计出具有特色富于实效的结尾方式。